据期货日报1月15日报道,国家储备棉昨日正式抛售,抛售的棉花以2008年度产棉花为主,分布于山东、陕西、新疆等12个省区的23个承储库。当日计划出库销售储备棉38062吨,实际成交20186.85吨,成交比例53.04%,成交储备棉平均等级为4.33,加权成交价为18405元/吨,折328级成交价为19046元/吨。
国内棉花收储还有两个多月才结束,分析人士认为,国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抛储,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棉企业的原料需求。“经过前期大规模收储,2012/2013年度国产棉花近80%已进入国储,部分纺织企业原料采购不得不转向进口棉”。
上周五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月供需报告显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需求强劲,美棉出口量预测上调40万包,同时2012/2013年度中国进口量预测被上调100万包。USDA报告称进口保持强劲及国储大量收购导致中国国内棉花商业库存紧张,刺激进口增加。
收储政策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却令国内纺织企业处境艰难,因此饱受争议。有分析师认为,此次抛储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困境。
“尽管上次接的国储棉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后期企业用棉主要还是依靠国储棉。”某中型纺织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企业接的国储棉存在等级不符、实际质量和重量与公检证书有差异等问题,马克隆值也较差。“不少纺织企业对此都有意见,但在缺少进口配额的情况下,国储棉还是纺织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此外,有观点认为,抛储其实也是为了解决国储棉的库容问题。目前中储棉已收储棉花560万吨,库容紧张,抛储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每年1、2月份是外棉集中到港的时间,选择这个时间抛储,不仅可以腾出库容,而且可以控制到港外棉的数量。”安粮期货分析师黄成宝认为,目前国储棉花库存量偏大,后期抛储可能常态化。
期货日报记者也发现,国储棉出库销售公告并未给出抛储的截止日期,只是限定了参与企业于2013年3月31日前的最大竞买数量,此后企业购买的数量将另行公告。对此,黄成宝进一步表示,一旦抛储常态化,就意味着政策市的延续,棉价也将继续维持不温不火的局面。昨日,郑棉主力1305合约全天窄幅振荡,收于19380元/吨,小幅上涨0.41%。
市场一直有传闻称,纺织企业的进口配额可能会与国储棉抛售挂钩,按照新的进口配额方案,纺织企业每进口一吨棉花,需要从国家储备棉中购买三吨棉花。因此,部分企业接国储棉可能就是为了获得进口配额。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因为还没有正式的文件,所谓新配额方案尚不明确,抛储初期用棉企业的接货积极性可能不会太高。昨天的实际成交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当日经审批获得竞拍资格的纺企有255家,实际最终只有74家企业成交。